分享或嵌入這個環景

環景大小:
設定崁入的第一個畫面為環景
設定目前環景位置為起始點
顯示環景名稱及地址

南州鄉溪洲代天府

屏東縣南州鄉人和路170號

溪州代天府位於南州鄉溪州村,主祀朱府千歲,南州鄉原名為「溪州」,溪州此名意指溪流中的沙洲,因九甲溪(今溪州溪)流經此地,由於地勢較低漥,時見沙洲,時見覆於水面,因而得名,明鄭時期曾有屯兵開墾,隨之入墾的先民日增,逐漸發展成人口聚集的街市,為了防止土番的搶掠,於是在墾區築牆或種刺竹,以防備土番的侵犯。 
溪州於清代時期為鳳山縣港東里屬區,一般稱之「溪州庄」,清嘉慶年間泉州許、余兩姓遷居至此拓墾開庄,日據明治三十七年(西元一九O四年)歸阿猴廳管轄,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O年)改制隸屬高雄州東港郡林邊庄管轄,臺灣光復後亦屬林邊鄉,由於居住南州之民眾為辦理公務,常奔走兩鄉之間往返日感勞累,鄉民紛紛提起分?之議,在地方人士籌劃奔走下,於民國四十年三月一日奉准,分鄉設立「溪州鄉」,後來,因與彰化縣溪州鄉同名,經常發生公文郵件誤投等情形,因此由第二屆鄉代陳水奢以「南州出賢人」之典故,再加上此鄉位於臺灣南端,經代表會同意定名「南州鄉」,並向上級單位呈文,於民國四十五年七月一日,奉准改名。
溪洲代天府,原名瑞清宮,傳朱府千歲乃福建瑞清縣奚口人氏,因瑞清縣之係,故名之,以示不忘根本。
相傳清末時(距今已百年),鄉童數人常牧牛於殼山(今南州糖廠東方),一日溪中戲水遇得神像乙尊,群童欣然拾回,共同決議:迎轉來拜拜。牧童們學大人搭設小草寮,安奉神祇,效法父執輩每日晨昏祭祀,清香一柱,亦仿善信備禮祀典。
未料神祇靈威顯赫,有求必應,時有一商人,路過膜拜,祈求其妻身體安康不受痛疾之苦,回家後其妻不藥而癒,商人後返回酬神,神名因而大譟,諸多靈驗之事,傳頌鄉里,經士紳商議,借用民宅安壇奉祀,以護境而民安,其創堂時間約於日治昭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年),後神祇降乩示之朱姓,從此朱府千歲慈憫眾生、悲心救苦,而廟堂香火日益鼎盛,但狹隘之地,難置法筵,故金身數度遷移,曾一度移至余姓家宅,最後再遷回現址。
台灣光複後,民國三十五年,謝安然、黃芸、許問諸君,發起建廟之議,並組朱王團,蒙柯文財賢昆仲(允得、清潔、文起、文進)獻產捐地肆佰餘坪。三十六年,乩童許新傳,起駕踏基,便鳩工興建,歷時八年,終於在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西元一九五四年、歲次甲午年、臘月)落成,高懸「瑞清宮」之匾。
民國四十六年再由顏棘、譚清河君籌建東西五門廟室、廟堂初構,始具規模。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歲次辛丑年),該科余府大千歲,奉玉旨敕賜瑞清宮為溪洲代天府,並准同等東港舉辦迎王大典,代天巡狩鎮守南疆,歲秋成立董事會,共推許來趁為董事長,於五十三年農曆十月十三日,奉旨承辦首科迎王祭典,並由譚英俊君任主任委員,王爺旨示:「歲後各科祭典均以是期,不另擇日,以便民順情」。
溪州代天府,自建廟三十餘載,篳路藍縷,規模典章,始具初備,然廟地窄小僅容旋馬,科期祭典,寸步難移,惟堂構斑駁、傾杞畢現,為期莊嚴道場,彰顯聖德,邀三界高真蒞臨,迎十方聖賢與會,故董事會再提重建之議,七十四年林明順董事長增購廟地參佰餘坪,七十八年黃瑞吉董事長籌組重建委員會,推舉徐火生先生任主任委員,依旨照原廟五門四金起造,乩童方順起駕,重踏廟基。七十九年五月(西元一九九O年、歲次庚午年、四月)動工,重建工程蒙朱府千歲與仲神聖庇祐,與溪州代天府董事會、眾門生、以及全鄉、各地善信輸誠,歷時三年半時間竣工完成,於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西元一九九三年、歲次癸酉年、一月初五日、壬申日)舉行落成安座大典,並舉行五朝水火祈安清醮。
溪州代天府建築為三樓三進五殿五門格局,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型式,廟埕廣場上左右各立一座三斗龍虎旗桿,左座高懸朱府千歲與池府千歲帥旗,右座高懸每科年代天巡狩大千歲帥旗(每次懸掛為一科三年之千歲爺帥旗),廟室右側為王船廠,供奉王科年之王船;溪州代天府一樓為儲藏室,依階步上二樓仰觀溪州代天府額匾高懸,進入拜殿終年香煙裊繞,正殿奉祀主神朱府千歲,陪祀池府千歲、印將軍、劍將軍、中壇元帥,龕下安奉虎將軍,左龕祭祀註生娘娘,右龕奉祀福德正神,左廂殿奉祀科年祭典中軍府,與大班頭及衙役,右廂殿奉祀池府千歲神座。
後殿為千歲殿,乃科年千歲爺辨理公務之處,正龕奉祀科年代天巡狩大千歲王駕神座,左龕祭祀值年太歲神座,右龕奉祀文昌帝君神座,左右則為長年為信眾祈福的光明燈;登上三樓乃是復興宮,復興宮主祀天上聖母,天上聖母心懷慈悲端坐於正龕,左龕為二聖母、右龕為三聖母,千里眼、順風耳二將立於案前,為聖母觀人間疾苦,聽世人祈述之音。
溪州代天府朱府千歲及眾神祇,於溪洲行醫救世已達百年之久,護民佑境、教化世人,溪州全鄉鄉民與各地信眾仰沐神庥,無不感懷,故於廟堂楹柱特書讚曰:「德澤常沾萬物欣榮同雨露、神恩永沐群黎安樂屬帡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