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或嵌入這個環景

環景大小:
設定崁入的第一個畫面為環景
設定目前環景位置為起始點
顯示環景名稱及地址

六堆忠義祠

屏東縣竹田鄉

  六堆一詞,知道的人不多。可是它在台灣歷史上,曾經扮演過舉足輕重角色,是今日台灣南部客家的重鎮。而忠義祠的歷史,等於是六堆演變的縮影,可見其與六堆關係的密切。
如所周知,忠義亭的興建,緣於朱一貴之亂。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漳州福佬人朱一貴在羅漢門(今高雄縣內門鄉)反清,潮州海洋福佬人杜君英在檳榔林(屏東縣內埔鄉)帶著客家傭工響應。但不久閩客由合作而分裂,互相火拼。杜君英失敗出走後,引發朱一貴陣營對客家庄的大肆報復。客家人為保護身家性命和得來不易的墾地,在李直三、侯觀得等人領導下,議決以擁護朝廷名義,組成民兵抵抗朱一貴。並依防禦的需要,將屏東平原上的客家庄,劃分成六個區域,按照位置分別命名為前、後、左、右、中及先鋒六個堆,每堆管轄若干聚落,因而形成了六堆組織。(參考《台灣客家地圖》)。
清廷認為六堆居民是守土義民,平亂有功,乃於康熙六十一年決定興建「忠義亭」,以祀戰役中不幸喪生的義民,表揚他們的忠勇義烈。這就是六堆人尊稱的忠勇公,與北部客家地區所尊奉的義民爺,南北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