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或嵌入這個環景

環景大小:
設定崁入的第一個畫面為環景
設定目前環景位置為起始點
顯示環景名稱及地址

臺北戲棚360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13號

座落於臺北市,自日據時代即為文化中心、中山北路二段楓香林蔭旁的【臺北戲棚】,自開館起已成為在台灣表演中華傳統藝術的首善之區。在約90分鐘的表演內,以京劇、民俗技藝╱雜技、民俗音樂(南管、北管、八音等)、原住民樂舞、曲藝(評彈等)、及戲曲(歌仔戲、改良式京劇附新舞步及武術、崑劇、梨園、高甲、布袋戲等),讓國內外友人享受到豐富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甚至味覺等多感的體驗。這個令國人及國際友人親炙在臺灣特有的中華表演藝術風貌,每週一、三、五、六晚間粉墨登場,已成為觀光旅遊的固定熱門行程,達成了「文化外交」的使命。
 
與一般劇場表演最大的不同,是【臺北戲棚】的表演者們總是於演出前後及中場休息時走出鏡框式的舞臺,在劇場外和觀眾們做表演性或非表演性的互動,包括化妝觀賞區和攝影區等。為了降低語言上的隔閡,凡涉及言語的演出皆以中、日、英、韓四語的字幕翻譯,而現場精通中、日、英三語的工作人員也能親切地協助觀眾的需求。要想在臺北市享受一個兼具國際性與地方色彩的浪漫之夜,請偕伴前來【臺北戲棚】好戲開鑼囉!
 
View Taiwan專業環景攝影團隊-  Google店家360度環景攝影 讓您的環景不只是環景 

 

臺北戲棚

有如臺灣近代的傳統表演藝術展演之縮影,有日本人、美國人、中國人、和臺灣的望族辜家。走入戲棚,就是來分享臺灣史上一段浴火重生的傳奇。
 
1.緣起
1915年,臺灣望族辜顯榮先生從日本人手中買下了大稻埕的 【淡水戲館】,整修改建後易名為【台灣新舞台】,請來上海的京班和福建與本地的歌仔戲班,成立了台北第一家也是當時台灣最重要的中華傳統藝術表演場所。
 
2.浴火
不幸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慘遭美軍轟炸,無情的炮火將這個舞臺夷為廢墟。辜顯榮先生也在大戰終了前撒手西歸。
 
3.再生
直到1989年,辜顯榮先生的後人辜振甫先生在台北成立【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推展京劇,禮聘京劇大師李少春先生之子、美國林肯中心「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得主李寶春先生合作主持;李寶春先生所成立的【台北新劇團】,巡迴歐、 美、日等國際重要的藝術節,使得台灣當代的中華傳統表演藝術備受各國肯定。
 
4.鳳凰
1997年,【新舞台】重現於台北市摩登新穎的東區,使得懷抱文化夢想的臺灣望族辜家終能步步築夢成真,也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先趨。
 
5.又見鳳凰
2002年,『台灣水泥公司』在旅日華人也是世界級建築師郭茂林先生的精心設計下,於自日據時代即為文化中心的中山北路二段建造了一幢鐵灰色而巍巍聳立的大理石建築【台泥大樓】。2004年,【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便在【台泥大樓】的士敏廳,開設了【臺北戲棚】,成立了一個專為貴賓設計的傳統藝術綜藝櫥窗。